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年轻时;贩履织席为业,起于乱世,三分天下得其一,可谓一代豪杰。但他临终对儿子的教导,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不是统御四方的权谋之术,而是这么几句平实之极的话。对儿子的遗嘱是他一生心血凝结,可见这两句话是刘备一生成功的最重要的体会。赫赫伟功,成就于细微之处,而细节归于一念善恶之间。
读《曾国藩家书》,常有类似感悟。曾国藩起于乡村草野之间,挽狂澜于既倒,安社稷于倾危,其雄才大略自不待言。但观其家书,对昆弟子侄的教导,却一个字都不是什么成功之道、御人之术,而是反复教育他们在细微之处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家书之中,不外是勤俭、谦恭、早起、清洁之辞。;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萍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再看曾国藩的日记,也不是记述什么的权谋之术、治国兴邦之大计。比比皆是的是反躬自省,对自己行为与德行的审视与检讨。
现在一些从未成功过的人,谈起成功之道起来头头是道,不外是对外的权谋之术、对内的压榨员工的手段、不着边际的心灵鸡汤。若是真把那些听进去了,你的一生就将永远与成功无缘了。我的一个亲戚早几年迷上了陈安之,听了那些传销洗脑式的蛊惑,成天飘在天上,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那两年做什么都弄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本来那两年运程很好,但那种行事风格将他的好运毁得干干净净,每次都开头极顺,做到后来弄得人人怨恨、狼狈不堪、收不了场。实际上成功不在手段,而在心念之间。我接触过很多富商大贾,多是儒商风格,待人谦和有礼,孝义有加,处世低调平实。一些人喜欢仇富仇贵,更多的时候是你没有了解他们,或以偏代全,品行不好的人不是没有,但那绝不是主体。富贵中人,整体而言的德行是相对比较好的。没有这种德行,哪来这场富贵?
前几天坐空调大巴出差时,车内刚开空调,气温还没降下来,坐在最后的一个人就将后窗打开,让热风吹着他。他一个人是舒服了一点,但车内的温度骤然升高,全车的人跟着他受罪,让他关上窗子还不干。火车站候车室是一个人流拥堵的地方,经常见到一些人,要么横躺在座椅上,要么将行李放在座椅上,一个人占着好几个位置,而对长久站在旁边的人无动于衷。还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洗手,洗完后水都不关就走人,任由水哗哗地淌着。这些人,也许从没做过大恶,也许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个好人。但仅从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平时的为人,这种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心念决定了他们不幸的人生。
看网上很多的帖子,凡是诉说不幸的帖子,多半通篇在谈;我,全世界都对不起;我,碰到事情从来不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反观一下自己:是你不喜欢全寨子的人,还是全寨子的人厌恶你?一个两个不喜欢你,也许有对方的问题。但很多人都讨厌你,就要反省自己了。从一些人的诉说中往往就能找出问题所在。凡是瞋恨心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人际关系必然紧张,人生必然没有幸福可言。即使衣食丰足也不管用,心上的煎熬让其如处地狱、心上的不知足让其如处饿鬼,幸福与不幸,很多时候在于一念之间。
凡是更多地为别人考虑的人,人际关系就不存在问题,其世界自然一片祥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与自私程度完全成正比。这种事同样离不开因果,欲要人敬我,当须先敬人。若真能从心里敬重对方,珍爱别人,多一点付出,少一点计较,你的世界从此改观。种的是善因,结的必会是善果。
很多次看到有流浪者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吃,在场的一些女孩子,要么是笑得直不起腰,要么是厌恶地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这种时候,哪怕是一念不忍之心,就是善之所在,人生也就是两重境界。尊贵生于谦恭,卑贱出于骄慢。看不起卑贱的人,就给自己种下了卑贱的种子,当下就在损害自身的尊贵之气,以后就会得到卑贱的果报。世间的尊贵,皆是生于谦和恭敬之处,对处境不如自己之人的尊重,就是在成就自己的尊贵;对弱小生命的怜悯,就是在成就自己的福德。
提起做善事,很多人觉得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善事好做。实际上,一些生活细节上,往往就决定了你自己命运。比如傍晚时分,看到有人守着一小点不太新鲜的菜,你能帮她买了、让她回去吃碗热饭吗?再如在路上看到一些小虫子,将它们拾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去,这就是最好的放生方式。还有不要利用别人的难处,买东西时狠杀价钱。我们经常有这种体会,杀价太狠的东西,或买得不高兴的东西,必定不好用。有时候别人落难,卖房卖贵重物品时,本来就叫价很低,还要趁人之危狠敲人家,这就相当于落井下石了。不该挣的钱不能挣,不该省的钱同样不能省。这些细微之处,都在影响你的命运。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