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结缘网

不出所料造句六则

发布时间:2022-10-14 08:22:35作者:阿弥陀经结缘网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也是佛教非常经典的经文。阿弥陀经是分为很多部分介绍极乐世界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阿弥陀经正宗分一。

在这部《阿弥陀经》中,以上的经文是属于序分,以下的经文是属于正宗分。在序分中有通序和别序两个部分,在正宗分中也可以划分为启信、发愿和立行这三个部分。信、愿、行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净土宗的修持方法,就是深信、切愿、持名念佛。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能不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完全看你能不能够生起真信切愿,而且老实地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区分,往生之后,你所证得到的品位,完全由你持名念佛的功夫深浅来决定。所以说,信、愿、行是往生的三资粮。深浅是清净心的標准,深就是信深,也就是所念佛名号的功夫深。浅也就是说信的不虔诚,不真实,而念佛的功夫也没有能够达到相续的程度。

第一节:普劝启信: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简注——“彼土”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除了佛以外,都可以叫做众生,“国”字就是指一个大千世界。

直解——佛又叫舍利弗道,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呢?因为生活在那个世界里头的许多人们,都是没有种种的苦恼,而且是只有享受种种的快乐,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浅释——“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在经文中凡是提到某某名字的时候,都是提醒在会的大众,要注意听讲。因为下面要讲很重要的开示,所以佛叫着舍利弗的名字。同时也是提示大家,要注意听讲。佛叫舍利弗的名字问他,你知道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吗?因为佛陀要讲的开示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而舍利弗虽然有智慧,但是他还没有成佛。所以,回答不出来佛陀提出来的问题。于是,佛陀就吿诉舍利弗。因为那个世界中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叫做极乐世界。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这五种受。我们的这个身体有苦受和乐受这两种受,我们的心有忧受和喜受这两种受。如果没有苦、乐、忧、喜这四种受,就是舍受。我们所具有的舍受是非常短暂的,如果能够保持长久的舍受,就是定功。虽然禅定的功夫达到了四禅八定,但是仍然还是舍受。只有超过八定到达第九次第定,才能够没有舍受,才能够超脱三界轮回。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部《阿弥陀经》里头,除了舍卫国的“国”字之外,所有旁处的“国”字,都是作一个大千世界来解释的。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所教化的区域,就有一尊佛在那里做教主,来教化这一个大千世界的众生。凡是这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大千世界,就像一个国王来管理一个国家一样,所以这一尊佛就称作教主。因为这一尊佛的教化方式,主要是讲经说法,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又把这一尊佛称作为法王,把他所教化的众生称作为法子,把这一个大千世界称作为国。单是在一个南瞻部洲就有许多的大国和小国,而在一个大千世界里头,就有无穷无尽的国。但是,这些国都是人的国家,不是佛的国家。一个大千世界,才有一尊佛的国家。凡是以下所提到的“国”字的地方,都是指一个佛国,也就是指一个大千世界。

这里的“其国众生”的“国”字,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而说的。阿弥陀佛是教化西方极乐世界众生的,所以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教化娑婆世界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所谓的“众生”,就是能够受用的人,也就是众缘和合而成的,不但人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而且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成的。除了佛之外的九法界,都叫做众生。九法界就是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可以称作为众生,这是普通的说法。而在这部经里头所说的“其国众生”,是专指除了六道众生之外的声闻、缘觉、菩萨这三种类别的圣人。虽然也有天道和人道在里头,但是都是已经证得到了声闻、缘觉、菩萨果位了的圣人。西方极乐世界里头,绝对没有凡夫众生,更没有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的这四种恶趣在里头。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已经证得到了果位的圣人。虽然在五十一个位次中,等觉菩萨最高,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享受都是平等的。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外的九法界众生,享受就都不是平等的了。阿修罗道的众生是善恶夹杂,所以有的时候把阿修罗道、人道、天道这三道的众生称作三善道,也有的时候把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四道称作为四恶道。

“众苦”两个字有许多种的说法,有三苦、八苦、十苦、一百苦等种种的分别。我们把身心都受到压力,叫做苦,娑婆世界是苦多乐少。乐的时间不长久,叫做坏苦。非苦非乐,叫做苦苦,也称作舍受。心不能够长久地保持乐,叫做行苦。最普通的说法是娑婆世界上的人,有八种苦,这八种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种苦。

第一种苦叫做“生苦”:一个人在母亲的肚子里十个月,神识的感受就象在地狱里受苦一样。母亲吃冷一些的东西下去,就好象在寒冰地狱里一样。母亲吃热一点的东西下去,就好象在八热地狱里一样。母亲吃得饱一些,就好象在碾压地狱里一样。出生时就好象在夹山地狱里一样,出生之后一接触空气,就象在风刀地狱里一样。所以小孩子一出生下来,总是常常地哭的,就是这个缘故。

第二种苦是“老苦”:老苦是人人都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感受得到的一种苦。人到了老了的时候,是非常苦恼的。想要看看什么东西,眼光却看不清楚,想要听什么,耳朵又听不清楚,想要吃什么东西,牙齿脱落了,又咬不动了,想要到什么地方去玩一玩,脚又没有力气,走不动了。又格外的怕冷怕热,节气交变的时候,就腰酸背痛。老苦是说不尽的,太多太多了。

第三种苦是“病苦”:病苦是最公道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生了病都是一样的痛苦。要吃吃不下,要睡睡不着,要走走不动,还要吃许多的极苦的药,以及打许多的针,恶性的病还疼痛难忍地呼爹叫娘。人到了生病的这个时候,是什么人都代替不了你来受苦。俗话说的好:“英雄独怕病来磨”。

第四种苦是“死苦”:人在死亡的时候,神识离开身体就象活牛剥皮,生龟脱壳一样的痛苦。一个人到了死的时候,伸手牵脚,扮鬼脸,看他的种种样子,就知道死苦是很不容易受的。想要说话,舌头硬了,说不出来,或者神识不清楚了,胡乱地说些什么,家中的人又听不懂,浑身痛苦,四肢百节就象是被硬把他拆开来一样的疼痛,要死又偏偏气不肯断,又死不了,看见自己家中的人,真是心痛难熬,可惜人死了不会说话。所以,象这样种种的苦,人们都是很多能够知道的。

第五种苦是“爱别离苦”:心爱的人要生离死别,就是最极恩爱的夫妻儿女,天天在一起,而为了求衣求食,也都得分开。或者遇到刀、兵、旱等等各种灾难,也只好硬着心肠各走各的路。这种难分难舍的苦处,真的是说不出来,也描绘不出来。以及要死的时候,不单是要与恩爱情重的人,而且就是平时最惜爱的东西,也都得要分开。所以,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往往是流泪,都是舍不得丢开的缘故。

第六种苦是“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想碰头,却偏偏遇到,一个人总是要有与大家不要好的人,或者是向来有仇的人,要来坏我们的名誉的人,以及要来谋我们的财物的人,要来伤害我们的性命的人,等等的,大家都是想避都避不开的,不和他见面,可是却又常常与他见面,逃也逃不掉,这种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第七种苦是“求不得苦”:欲望太多,无法达到。想做的事情,却做不成。想要的东西,却又得不到。想要见的人,却又见不到。种种的事情,都不能够称心如意。

第八种苦是“五阴炽盛苦”:这种苦是生理与心里所造作的,是受苦的根源。因为五阴炽盛苦的根源,所以就生出来了前面的七种苦来。故此,五阴炽盛是因,前面的七种苦是果。

五阴也称作五蕴,“阴”字就是遮盖的意思。有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事情遮盖了人本来具足的灵性,也就是说,这五种事情把人本来的自性遮盖住了,把人本来的佛性遮盖住了。不能够恢复到清净自在的本来面目,把人搞得是颠颠倒倒,迷迷糊糊,造出来种种的业来,而受不尽种种的苦恼。所以,把这五种事情叫做五阴。

所谓的“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色”就是物质,就是我们的这个色身,和种种的形象可以见到的东西,都包含在色的里头。“受”就是一个人所感受到的种种苦,或者是享受到种种乐的境界。“想”就是心里头常常生起的种种念头,也就是妄想。“行”就是运行,妄想接连不停歇地生起。“识”就是意识,也就是分别心,分别种种的事物,境界的好坏。

由于这五阴把人搞得迷惑颠倒,所以就生起贪、瞋、痴这三毒来,生起的这三种坏心,又反过来附加在这个五阴的上边,就象火碰到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地燃烧起来。“炽盛”就是火势旺盛得厉害的意思,“炽盛”是形容这五阴所迷惑人,就象干柴引火一样容易造作罪业。在这一生一世里造了业,到了下一生下一世,就要受到前七种苦的果报。所以说,这八苦是循环报应,牵连不断的。

“诸乐”就是种种的许多快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众,都是从莲花里头变化生出来的,都是自然化生的。不是由父精母血,在母亲的胞胎里头生出来的,自然化生的就没有生死,所以极乐世界往生的圣众,都是没有“生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寒暑春秋的变换,永远是温和的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往生的圣众,各个都是没有“老苦”。极乐世界的圣众,都是从莲花里生出来的身体,不是血肉的身体,所以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是没有“病苦”。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寿命也与阿弥陀佛一样长,都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是没有“死苦”。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不但都是从莲花里头变化出来的,而且没有女人,都是男子大丈夫身。所以,极乐世界都没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的关系,都是共同修行的道友。故此,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是没有“爱别离苦”。而极乐世界在一起共同修行的道友,都是大菩萨,都是大阿罗汉等上等的善人。所以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是没有“怨憎会苦”。极乐世界往生的圣众,如果要想求得到饮食物品等,就会随着意念来到身边,要什么就有什么,都是随着意念而来,也都是随着意念而化去。所以,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是没有“求不得苦”。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心念都是清净的,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在讲经说法,都是叫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来。所以,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是没有“五阴炽盛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样种种的苦,自然就觉得快乐了。而且还有下边所说的种种物品,种种珍奇的宝贝,以及种种地方境界等等,都是提供给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众来享受的,象这样种种的快乐,自然应该叫做“极乐”了吧。

“乐”是坏苦,就象麻醉剂一样。乐是假的,乐会变苦。苦不能够变成乐,苦是真的。例如:跳舞是乐,但是连跳三天三夜,乐就变成苦了。三天不吃饭,苦不堪言,七天不吃饭,就更苦了。苦绝对不会变成乐的,只有乐会变成苦。人从一生下来那一天开始,就不停歇地往坟墓里奔跑,而在极乐世界里永远也没有八苦。苦乐是相对的,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里头,没有苦也没有乐。所以,才称作极乐世界。而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乐没有苦,是相对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说的,以及是相对于十方的其它世界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苦,也没有乐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并不是我们凡夫众生用语言所能够表达出来的,也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所能够想象得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境界,在《华严经》中介绍得最详细。

清朝乾隆时代的慈云灌顶法师曾经说:“以苦乐而言,此土遇不到佛是苦。往生西方后,花开见佛是乐。此土闻法很难,西方六尘说法。此土恶友牵缠,不能称心修道。西方有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是把娑婆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作了一个比较。只要能够降伏住见思烦恼,就可以带着过去没有消尽的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虽然没有断除掉见思烦恼,但是往生后也决定没有分段生死的八苦。

所谓的“分段生死”,就是一阶段一阶段的生死,一生为一阶段,来生又是一阶段,这是指轮回。刹那刹那的生灭,迁流不息。一刹那也就是一阶段,也就是分段生死。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分段生死,是横超三界,顿脱轮回,所以只具有变易生死。

\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都是从莲花里化生出来的,也就是从清净中所生出来的。不象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从欲爱中所生出来的。从清净所生的,就没有男女欲爱的淫欲,所以就没有众苦。欲爱所生的,都是由于父精母血这种污浊的东西所生出来的,所以一天到晚是男的就想女的,是女的就想男的。这都是因为种子不净,所以心念不净。种种的苦都是从不净的心念中生出来的,没有淫欲心,就没有五浊恶世。罪恶都是因为心里不清净,而造作出来的。能够自性清净,就不会受到恶业的果报。

佛法的要点就是叫我们凡夫众生“自净其意”,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自净其意,就是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我们自己本来的真心,只要是能够空掉了执着,证得到了清净不染的真心,即刻就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就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在十万亿佛土那么远的地方。一念回光返照,知道自己本来是佛,本来是佛就是极乐世界。能够把染污的心去掉,也就是除去私欲杂念,没有妒忌心,没有障碍心,没有自私自利心,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了,就是生活在极乐世界里头。故此,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心中,不必向外去找。

净土宗念佛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既使是造五逆十恶的人,在果报还没有现前的时候,都可以从容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在一切佛经中被称为第一经的根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凡夫众生是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带的这个业就是我执法执,而往生所用的方法,就是信愿持名念佛。“信”就是真信,深信,不怀疑,也就是绝对地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以及阿弥陀佛的真实存在。“愿”就是心愿,情愿,切愿,也就是一心一意地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一意地切愿想见到阿弥陀佛。“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专门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持名念佛的善根福德,与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在这部《阿弥陀经》的最后告诉我们,他也是修持念佛的这个法门而成佛的。而且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到最后,也都是修行这个念佛法门,才圆满成佛的。

古代时候的道场环境比较清净单纯,人心也比较厚道,对于善恶因缘果报,也都是深信不疑,起心动念也都是非常少。所以,妄想也比较少,恶业造的也是比较少的。故此,在修道上就容易开悟。而现在的道场,大多数都是已经变成了旅游开发的场所,又由于现代的科学昌明。所以,现代的人把从前所说的善恶因缘果报,都看作是迷信,以至于的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故此,在修道上就很障碍开悟。善恶因缘果报这种事情,并不是你相信了就有,你不相信了就没有的。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刻未到。”又俗语说:“善恶终有报,天道本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简注——“栏楯”就是栏杆,栏是横着的,楯是竖着的。“行树”就是一行一行的树木,“罗网”就是由珍宝所纺织成的网络,“周匝”就是普遍都是,周围布满。“围饶”就是共同相聚会在一起,“周匝围绕”就是说普遍布满了无量无边的化佛和菩萨,“四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这四种珍宝。

直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一排一排的栏杆,总共有七重。还有一层一层的网络,也有七重。以及还有一行一行的树木,也总共是七重。这些许多的栏杆、网络、树木,都是由金、银、琉璃、玻璃这四种珍奇宝物,所互相装饰排列而成的。并且栏杆又把一重一重的树木围起来,网络又把一重一重的树木遮盖起来,非常的好看,遍处都布满了无量无边的化佛和菩萨,所以那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

\

浅释——这段经文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大地上面利益的快乐。佛陀讲完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之后,就等着舍利弗请问其中无量无边的道理。虽然舍利弗聪明,但是净土念佛法门太深妙了,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舍利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请问。于是,佛陀不再等待舍利弗请问了,又继续接着说:“舍利弗,我再告诉你一些极乐世界里头的事情。”佛陀叫舍利弗的名字,是提示大家注意听讲,佛陀对舍利讲话,就是对在会的大众讲话。

“极乐国土”就是极乐世界的国土里头,在正宗分的启起这部分里,是陈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的殊胜妙果,启发在会的大众生起深信心,不怀疑,也就是劝化众生生起信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

“七”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上、下两个方位,再加上中间的位置,就是这七个方位,“七”这个数目是代表圆满。例如:佛七、禅七,都是以“七”这个数目来作为法会的圆满日期,这里的“七”字是代表七科道品。所谓的“七科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我们把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的总共合计起来,叫做三十七道品。所以这个“七”字是属于表法,并不是说总共的七个、七重、七层,并不是代表一定的数目。

“重”字是表示重重、无止境,是说无量无边的意思,是用数目无法计算的那么多,所以用“重”这个字来作代表。“重”字同时也是表法的,是表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无比殊胜的,是代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妙果的无比殊胜功德。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修持功德所感招的果报,所以这个“七重”两个字,不但是代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妙果的无比殊胜,同时也代表阿弥陀佛修持的功德至极圆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无与伦比的。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称扬,都向往西方极乐世界,都劝化自己国土的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劝化我们修行净土宗念佛法门,而且十方诸佛国土的教主,也都劝化自己国土的众生,修持净土宗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由此可知,阿弥陀佛修持的功德至极圆满,无与伦比,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无比的殊胜妙果至极,无一能及。

“栏楯”就是栏杆,“栏”是横着的栏杆,“楯”是竖着的栏杆。“罗网”就是用珍宝编织成的网络,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形状与蜘蛛所拉的网差不多。

“行树”就是成行的树木,就是说那些树木都是一行一行的,排列的非常整齐,就连树上的枝叶花果,都是枝对枝,叶对叶,花对花,果对果,整整齐齐不杂乱的排列着。所说的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就是一重栏楯围绕着一行树木,每行树木都是用栏杆围起来的。而且上面又有网络遮盖着,都是排列得很整齐很有序。这些栏杆、网络,以及树木等,都是由金、银、琉璃、玻璃这四种珍宝所合成的。

极乐世界的金、银珍宝,不象我们娑婆世界的金、银宝石那么坚硬,而是象棉花一样的柔软,当手足触摸时,就会随着手足的压力,而陷下去。当手足举起来的时候,又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琉璃是一种青色的宝石,玻璃是象水晶一类的一种宝贝,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玻璃。

我们娑婆世界的栏杆,都是木材做成的,最好的栏杆也只是大理石做成的,网络都是用线结成的。而极乐世界的栏杆、网络、树木,都是金、银、琉璃,以及玻璃的这些珍宝所合成的。我们娑婆世界的树木,最高也只不过是几丈高。而极乐世界的树木,有八千由旬那么高大,一由旬相当于四十里。并且有些树木的树身是金的,树叶是银的。也有的树身是银的,枝叶是琉璃的,花果是琉璃的。也有的树身是琉璃的,枝叶是玻璃的,花果是金银的。总而言之,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是各色各样的,都是由种种不同的珍宝所合成的,还都会放出来各种不同的光色来,特别地好看。在网络的中间,还有比天宫更加美好的宫殿。在树的上边栏杆的周围,以及在网络的美丽宫殿中,道处都布满了无量无边的化佛,和精进修行的菩萨、声闻、缘觉、大阿罗汉,以及等等的往生圣众。由于极乐世界具有这些说不完,讲不尽的美丽好看的,庄严殊妙的境界。所以,才叫做极乐世界。这一段经文,是说明极乐世界地面上的种种好处利益。

栏楯、罗网、行树,都是表法的。栏楯代表戒,罗网代表定,行树代表慧。栏楯、罗网、行树是代表戒、定、慧三学的。所谓的“戒”,就是戒律,戒是防非止恶。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止住诸恶,奉行众善,就是守持戒律。我们守持戒律,不但要作到身体和口不去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守持住这个心念不生起妄想心。所以,守持身戒比较容易,守持住心戒,不起心动念是很难的。故此,身戒易守,心戒难持。如果能够守持住心戒不犯,身体就不会犯戒。因此,持戒必须持心戒,心念不生起妄想,就自然清净。万一我们生起妄想的时候,就应该自己摩一摩自己的头顶,问一问自己:“我现在已经是学佛的人了,学佛就是学习了脱的方法。虽然,我们有福报,有机缘,能够学到这个殊胜深妙的净土念佛法门。但是,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也不可能在这一生中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能够了脱生死轮回。所以,一定要作到身、口、意三业清净。”“栏杆”就象佛教中的戒律一样,如果从栏杆上跳出去,就是犯法,就是犯戒律法规了。故此,用栏杆来代表戒。

所谓的“定”,就是禅定功夫。内不动心为禅,外不着相为定。“定”就是不出也不入,地保持着平静的一种状态。“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就是说,真正的禅定功夫,并不是在参禅打坐中所求得到的,而是在事实的境界中历练所证得到的。心不随境界转,不被境界所动,就是禅定,就是在定中。例如: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去吃,这就是没有定力。有的甚至去偷吃,这不单是没有定力,而且更是犯了盗戒。所谓的“不与取”,就是盗,没有预先同人家声明,没有经过人家的同意,你就私自拿去,都叫做盗。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点小事情,是无所谓的。人做错事,都是从小事情上开始的。所以,一点小事情也不可以做错。小毛病小习气并不容易改变掉,而大毛病大习气容易改掉。因此,改变掉小毛病小习气,才是真正的功夫。

\

所谓的“无有不定时”,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现前,都不动心,都不执著,也就是所谓的:“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不被境界所转,就是禅定功夫。如果一个女人见到一位英俊的男子,而不生起淫欲之心,就是有定力。如果一个男子见到一位美貌的女人,不生起淫欲之心,也叫做有定力。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就叫做定力。

西方极乐世界的高大树木,是代表极乐世界的往生圣众,都具足高深的智慧。有智慧就是高深,没有智慧就是矮浅。并不是说身高,而是说智慧的高深。有智慧就是七重行树,没有智慧就是七重行草。所以,七重行树是代表智慧。

极乐世界的珍宝是无量无边的,而金、银、琉璃、玻璃这四种宝贝是表法的,是代表四种德行。四宝是性德,也就是常、乐、我、净这四种涅槃德,又称作涅槃四德。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三种性德中,也都各自具足常、乐、我、净。

所谓的“常”,又称作常德,“常”就是寿命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无量寿。想得到长命,想得到无量寿,就应该求生到极乐世界去。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切,都是苦的,实有不净的,无常的。在极乐世界里所有的事事物物,都是常、乐、我、净四德。所谓的“乐”,就是说极乐世界里头,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是八苦交煎,苦乐参半,“乐”又称作乐德。所谓的“我”,又叫做我德,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具足八大自在我。所谓的“八大自在我”,就是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众,都具有八种大自在,八种作用,八种力量,八种神通,八种妙用。

第一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一身现无量身,如果有同时百千万人来请你去应供,你都可以同时去以一身分化成百千万身,分别到每一家中去接受供养,一身可以接受无量供养。

第二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一尘身徧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尘现一刹,一刹现一尘。也就是说,可以把一粒微尘变成一个国家那么大,也可以把一个国家变成一粒微尘那么小。

第三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大身腾飞到远处,也就是说,大身能够轻举远道。

第四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一身化现出来无量无边的各种不同类别的众生,并且共同地居住在一起。我们凡夫众生看见的山,就是山,其实山中有许多的修道者,也有许多的诸佛菩萨在那里头教化众生。其实山或者河海等,都有许多佛菩萨在说法,在教化众生,都有很多修道的人。如果你开悟了,证得到了果位,就可以看得到了。

第五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诸根互用,眼睛会说话,耳朶会看东西,用鼻子可以吃东西。或者眼睛可以吃东西,耳朶可以说话等等,六根可以互相交换使用,每一根都具足六种作用。证得到了果位的圣人,就可以用耳朶与佛菩萨说话,耳朶又可以吃东西,也可以看东西等等。

第六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虽然是证得到了一切法,而却无法想,却没有所得的想法。也就是说,虽然证得到了一切的大自在大法,却不执著这些大自在法,就象心经上所说的一样:“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智慧,也没有所得。

第七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一个偈子,甚至就是一个字,也可以说无量劫的法,并且都说不完。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都是已经证得到了圣果的,都是具足了辩才无碍的圣众。所以,横说也是法,顺说也是法。竖说也是法,逆说也是法。因为都是已经证得到了八大自在的圣人,无论是怎么样的说,他都是欢喜。就象唐朝时代,弥勒菩萨所显现化身的那个和尚一样,无论你是打他,还是骂他,他都是非常地欢喜地接受,不生烦恼,哈哈大笑。这就是因为他证得到了大自在,别人无法接受的,他都能够欢喜地接受。

第八种大自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可以身徧尘刹,身体可以徧满尘刹,就象虚空一样,可以容纳无量无边的世界,也可以容纳微尘大小的事物。“尘”就是微小的意思,“刹”就是广大的三千大千世界。由于证得到了大自在,虽然没有身体,但是却能够徧满微尘刹土世界,就象本经后面所讲到的:“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可以到十方诸佛刹土中去供养诸佛,去教化众生,这是八大自在。

“净”是涅般四德中的最后一德,“净”就是至极的无比清净庄严。所以,用四宝来表示涅槃四德。“四宝周匝围绕”就是表示涅槃四德的圆满,圆融无碍。故此,才把那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经中虽然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很多,无量无边,但是每棵树下都有西方三圣在那里讲经说法。

“周匝围饶”也表示化身的佛和化身的菩萨,就象《华严经》上所说的一样,世界无量无边。一切凡夫众生的生死轮回之处,就是诸佛菩萨接引度脱众生之处。众生无量,世界无边,诸佛菩萨也无量无边。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用“他贤圣徧”,来表示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无边的化佛,和无量无边的化菩萨。一般来说“贤”,就是三贤,而“圣”就是指地上菩萨。而在此经中的“贤”,是指诸大菩萨,而“圣”是指阿弥陀佛。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是增上善业。不以小恶而行,不以大善而为,就是修行。世出世间的善没有比这个善更善的了,这个善能够使修持的人,横超三界,往生到极乐世界,不退成佛。佛在《阿弥陀经》中说:信愿持名,老实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缘的大福报之人。凡夫众生看见念佛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诸佛菩萨看见念佛的人,都是肃然起敬,加被地护持念佛的人。因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就是马上成佛,就是立即成佛,龙天鬼神都是一起拥护念佛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人,最低所具足的条件,就是增上善业。凡夫众生所造的业,都是染业,而不是净业。所以,把娑婆世界称作为秽土。这种秽土是严重的污染,首先是心地上的严重污染。所以,变现出来的世界,都是六尘污染。故此,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都是有漏的。只有极乐世界,才是无漏的。

“漏”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就是烦恼的意思。“有漏”就是还具有烦恼的存在,还有妄想没有断除掉。“有漏”就是有烦恼,就是把自性中的功德,都给漏掉了,把自性中的般若智慧,以及无量的功德,都给漏掉了。问题是烦恼障碍住了自性,不能够使自性起到作用,不能够显现出来本来的面目。虽然有智慧德能,也就等于没有一样。

念佛的功夫深浅,可以分为相续、成片、不乱这三种境界。所谓的“相续”,就是不间断,无论你在作什么事情,都能够使佛号声不间断。这种不间断,是说在心念中不间断,并不是说在嘴上念佛的声音不间断。如果念佛的功夫达到了相续的程度,就能够伏住见思烦恼不起现行作用。所谓的“成片”,就是所说的事一心不乱,也就是说见思烦恼断除掉了,就圆满地证得到了事一心不乱,念佛的功夫也就达到了成片了的程度。如果把四十一品无明烦恼都断除掉了,就圆满地证得到了理一心不乱,念佛的功夫也就达到了理一心不乱的程度。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只要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一定能够自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

修持阿弥陀经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也能够对极乐世界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很多人都在学习阿弥陀经的原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阿弥陀经全文

  • 阿弥陀经注音

  • 阿弥陀经讲解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