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怎样解释三世因果的呢?其根据就是十二因缘,也叫十二缘起。十二因缘依次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项。解释十二因缘的论述很多,也不是很容易就懂了。这里结合大家的现实,方便简略地介绍一下。
人的感受是先于爱的,总得先有个感受的主体吧,一接触便产生感受,有了感受就有了喜舍。佛教对接受外部事物的官能称为“六入”,其感官称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对象分别是色、声、香、味、触、法。凡是抽象性、原理性、形而上的东西就叫法。法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进入思维而认识。六根对六尘,就产生了完整的认识。
六入又从哪里来的呢?通俗地讲,身体叫名色,名是指精神作用,色是指物质作用。人的精神和头、躯干、四肢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佛教认为,笼统说个身体不明确,死人也有身体,凡对这些东西起名,必定要有个精神的作用才行,而精神则必须寄托在物质的身体上才能有所作用,所以合称为“名色”。
感官因身体而产生,接触外界产生了感受,进而产生了“爱”。有所爱,则想得到、占有,这就是“取”。要想取得,就会“有”种种业行的产生,并付诸行动。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此生此世所表现出来的内容。
每个人都必须因母亲怀孕而出生。在母亲的腹中六根就形成了。但母腹中这个胚胎是怎么来的呢?自然科学认为,这是因父母交合时,精卵结合而形成了这个胚胎。胚胎十月成熟,呱呱坠地,于是才是现实的人。佛教的认识还要深入一层。下一代的生命离开了父母这个缘当然不行,父母交合只是你的外缘,必须有你自己的参与,加上父母的外缘,才能形成胚胎。父母如同阳光、土壤、水分,自己才是真正的种子。所以牡丹有牡丹的种籽,菊花有菊花的种籽,这些种籽,加上土壤、雨露、阳光等外缘,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因此,一旦谈到你本身,就涉及到前世的问题。必然有个投胎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又是从哪儿来,怎样找到你父母的呢?父母很多,为什么单单投身在这家,而不是那家呢?这就说明了由你前世积聚的种种业力,产生了趋向性的认识,恰好这家父母的业力与你有缘,你就不知不觉地来到这家、这个世上了。
人的认识:是从哪儿来的呢?佛教认为,没有专门佛教修行的人们,其身、语、意三业的活动,都是陷在无明之中,浑浑噩噩的。人死了之后,肉体虽然腐化了,但其业力仍在,不会与肉体一同消失。这个业力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因缘成熟,就会以各种相应的生命形态来接受果报。有的人认为胡作非为一世,死后就一了百了。没有那么便宜,善善恶恶种种业力,如同存在银行里的帐一样,到时都会兑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真的一死就了,那些杀人放火十恶不赦的人不是太幸运了,而我们这些规规矩矩、克己为人的岂不都成了傻蛋?有了这个三世因果,有了这个业力不灭,整个因果链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这样,坏人才有所忌惮,好人才有所慰藉。
十二因缘顺着开展,佛教称为十二因缘流转门,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者死。这样周而复始地形成了六道的轮回。前两个环节指前世,中间八个环节说明了今世,后两个环节又落实在下一世。同时,在今世的八个环节中,前五个环节是你现在的果,后三个环节是你现在和未来的因。十二因缘在佛经中随处可见,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就明白了三世因果丝毫不爽。这是一个佛教徒应该明白和认真修行的基本道理和依据。
人的生死就是一个缘起,无明作为条件,以前世所作的种种业行为因,就产生了自发冲动。以此为条件产生名色就入胎了。入胎后以身体为条件就产生了感官,以感官为条件就有了接触,接触就有爱的趋向,于是产生了取,以取为条件就产生了有,后来就是生和死。这就是生命之流,其间并无一个不变的东西贯穿始终。譬如被点燃的柴火再点燃另一柴火,可是此火开非彼火;但无此火也没有彼火。说不是吗?它们又有关系,说是一个吗?但彼不是此,所以叫“无一非异”。这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点。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十二因缘这条因果链是如此的有力,使人生生世世沉溺其中,怎样才能得到解脱呢?佛告诉我们,要得到解脱,就必须把这条因果链斩断。死从生,要想不死,就必须断生;生从有来,不生就须断有;断有则须断取……一直下去,直到把无明断了,才能超出轮回,了脱生死,这就是十二因缘还灭门。佛教不认为一死就可以脱离苦海,要断十二因缘,要断无明,“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样就可以解脱于生死了。
佛教徒或研究佛教的学者应该知道,佛教四谛法中的“苦”与“集”的关系,是十二因缘所解释的。有烦恼、有无明就是苦,这个苦绝不是这一辈子就可以了事,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世。人生的现象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环境好,既聪明,又漂亮。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环境差,既愚昧,又丑陋。这种差别应怎样解释呢。怪父母,父母也没法,父母谁不想自己的条件好,生的子女聪明漂亮呢?先天的问题自己作不了主,那后天的问题自己总有法吧!可丑陋的人不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使自己漂亮起来……这个问题推衍开来,真是太多了。科学家们讲因果,到此也困难了,尽管遗传基因、生物工程有了巨大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同样会束手无策。这一切,在三世因果、十二因缘中却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佛教认为生命之流不断,有过去就有现在,有现在就有未来;无明之后有老死,老死之后有无明,轮回不已,无有穷尽。所以不要以为现在是这样的,以后仍然会是这样。苦和福不会永恒不变。诸行无常嘛。命运之路总是不平静的,不平直的。一个人今生有道德,对社会的奉献大,下一生就可以转入天道。一个人今生没有道德,损人利己,下一世可能变成畜牲。人、天、非人、畜牲、饿鬼、地狱这六道,就是以你自己的业行活动为标记,该入哪一道就入哪一道。对此,人们可自由选择。
学佛的人知道其中的利害,才去修道,以了脱生死。而生死轮回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所以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断除无明。哪怕你修成了神仙,无明没有断除,清福享尽后仍然会掉下来的。所以必须断除无明,直入涅 槃,才是了脱生死的惟一出路。(信息来源:摘自《转识成智》)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