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海外讯 印度宗教学者索南(Sonam)表示,中国台湾是佛教开花结果的地方,而法鼓山开山宗长圣严法师提倡的禅修,主张放弃“我执”,以启发人类内在的智慧,而放下自我也才会同情与了解他人的苦难。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信奉藏传佛教的索南,日前在《印度时报》专栏《说话的树》(The Speaking Tree),以《默默地做,持之以恒》为题,撰文作了上述表示。
他在文中引述圣严法师的禅学著作表示,已圆寂的圣严法师是提倡禅修的宗师,而圣严法师的禅学思维是基于人类的心灵必须集中于一,才能启发人类内在隐藏的智慧与体能,亦即通过禅修,可以体悟生与死,可以控制生命,也可以创造奇迹。
索南也引申说,禅修经常被视为“无门之门”(gateless gate),所谓的“门”是指修行的方法及解脱之路。同样的,所谓“无门”是因为修禅并不相信有任何科学可能达到解脱,所以“无方法之法”才是最高的境界,可以达到人类的无极目标。
索南阐述圣严法师的禅学中心思想表示,禅修的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如此禅门才会开启。修禅的人要放弃“我执(自我)”,达到完全的“无我”,才可以让人有足够的智慧,即使在与自己对话时亦然,而放下执着,也才会同情与了解他人的苦难。
索南又说,修习禅学有两种方式,一为禅法,一为练习。但是都需要一个稳定专一的心,其终点为认知到心的自然状态“空”(Emptiness),也就可以达到与菩萨一样的智慧与开悟。
他引述圣严法师的著作说,禅法的中心在于心要能明确感受到周遭的事物,但是没有想法,也没有执着。练习的方法则是关心与分享。通过练习可以维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
他又说,禅学的效用包括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在心理上,可以增加耐心、强化心志、改善性情及稳定心性与情绪。在生理上则可治疗疾病。
在文章最后,索南也强调,透过禅学可以提升人性、感恩与悔改,而这些特质可以让人变得谦虚及慈悲。他表示,没有这两项,是无法达到解脱的终极目标。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