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结缘网

佛学常见辞汇(七画)

发布时间:2019-10-13 09:56:53作者:阿弥陀经结缘网

【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2.指佛教的护法神。

【伽蓝神】 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伽耶山】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但中】 离开空有二边,但取中道,叫做但中,为天台别教的中观。

【但空】 小乘人分析诸法时,但见空而不见不空,叫做但空。大乘菩萨却说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但在空中自有不空之理,叫做不但空。

【但三衣】 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的三衣,不再蓄存其他的衣。

【位妙】 十妙之一。

【位不退】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萨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再堕落退失其地位。

【住心】 安住于道的心。见十住心条。

【住劫】 四中劫之一。

【住果】 安住于所证得的果位。

【住相】 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住持】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住持三宝】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佛】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佛土】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别。

【佛七】 设立道场以做佛事七天。若是念阿弥陀佛的都叫佛七,念观世音菩萨的叫观音七,念往生咒的叫往生七,但也可以都叫做佛七。

【佛日】 1.(喻)佛能破除众生的痴闇,如红日能破除一切的黑暗一样。2.(喻)佛法慈悲广大,普渡无私,如日之遍照大地。

【佛化】 佛的教化。

【佛母】 1.佛从法生,故法即是佛母。2.般若波罗蜜为生诸佛之母,故称佛母。3.释尊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的姨母大爱道为佛母。

【佛地】 达到成佛的地位。

【佛印】 1.诸佛的印契,诸法实相就是诸佛决定不变的印契。2.佛心印的简称。3.指宋金山寺僧,名了元,有辩才,苏东坡常向他请教。

【佛因】 成佛之因,即一切善根功德是。

【佛位】 佛的地位。

【佛戒】 又名佛性戒,或佛乘戒,就是成佛的戒,也就是梵网经所说的大乘戒。

【佛身】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具】 庄严佛坛的法器道具,如花瓶香炉等是。

【佛事】 念经拜忏。

【佛会】 礼佛诵经的法会。

【佛教】 1.佛对世人的训示。教即训示之义。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主张慈悲平等,在后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今盛行于世界各地。

【佛海】 (喻)佛法广大如海。

【佛果】 佛的果位。

【佛经】 佛教的经典。

【佛界】 十界之一,即诸佛的境界。

【佛祖】 1.佛与祖师。2.佛教之祖,即释迦牟尼佛。

【佛记】 将来必定成佛的记别。

【佛智】 佛陀的智慧。智度论说:‘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般若。’

【佛道】 佛所证悟的道法,即无上菩提。梵语菩提,新译为觉,旧译为道。

【佛说】 佛金口所说。

【佛慧】 诸佛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佛宝】 三宝之一。佛是觉者的意思,能自觉,又使他觉,自他之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的真宝,故称佛宝。

【佛陀】 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见佛条。

【佛眼】 五眼之一,即佛陀之眼,能够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

【佛乘】 又名一乘,即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佛号】 佛名。

【佛境】 佛的境界。

【佛法】 1.佛所说之法,即八万四千法门是。2.佛所得之法,即无上之真理是。3.佛所知之法,即一切诸法是。

【佛法藏】 即如来藏,亦即真如之理体。

【佛法寿命】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寿命,因为戒律若行于世,则佛法不灭。

【佛性】 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觉悟之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佛性常住】 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意思。

【佛性真如】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

【佛灭】 佛入涅槃。

【佛灭度】 与佛灭同义。灭度是灭烦恼和度苦海的意思。

【佛种】 能生佛果的种子,如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是。

【佛种性】 能生佛果的种子体性。

【佛生日】 佛的生日,旧说是阴历四月初八日,新说是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言量】 又叫做圣教量,即以佛神圣的言语作标准而决定是非。

【佛知见】 佛的真如灼见。

【佛腊日】 七月十五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一日为岁末。

【佛立三昧】 又名般舟三昧,因此三昧于成就时可以见到十方诸佛站立于其前,故名。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佛成道日】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具十身】 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

【佛足顶礼】 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

【佛后普贤】 在成佛之后,再修像普贤菩萨一样利益众生的行法。

【佛欢喜日】 即七月十五日,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众僧证道者多,十方诸佛欢喜。

【佛前佛后难】 八难之一。见八难条。

【杜顺】 陈隋间终南山人,为华严宗的始祖。

【作犯】 作杀生偷盗等恶事而毁犯所受的戒律。

【作意】 集中注意,令心警觉。

【作观】 闭起眼睛,默想一种相。

【作业】 身口意所作的善恶业。

【作法忏】 三种忏悔之一。见三种忏悔条。

【作持戒】 戒有止持戒和作持戒二种,止是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作诸恶,如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是;作是造作,策励三业以造作众善。以上二戒又名止持门和作持门,诸恶莫作是止持门,众善奉行是作持门。

【作愿门】 五念门之一。见五念门条。

【初心】 初发心学佛。

【初地】 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名。见十地条。

【初住】 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住的第一住。见十住条。

【初位】 最初的阶位。

【初果】 指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一预流果。见四果条。

【初果向】 即预流向。见四向条。

【初禅】 1.初禅定。2.初禅天。楞严经说:‘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初禅天】 四禅天中之第一天名。

【初禅定】 四禅定中之第一禅名。

【初禅梵天】 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得清净,故名梵天。梵即清净的意思。

【初发心】 初发求取菩提的心。

【初时教】 法相宗所立三教之一。见三时教条。

【初能变】 唯识宗说万法唯识所变,其能变识有三种,以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

【初刹那识】 一切有情在最初的一刹那,只有第八识。

【初顿华严】 华严教是佛最初成道时所说的顿教。

【初欢喜地】 菩萨十地之第一地。与欢喜地同。

【判教】 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为判教。

【判释】 1.判断经论的旨趣和解释它的义理。2.判断如来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深浅,叫做教相判释。

【别报】 各别不同的果报。

【别圆】 指天台四教中的别教与圆教。

【别业】 各别不同的业因。

【别戒】 即僧尼戒,又名具足戒。

【别请】 在众比丘中特别邀请一人来供养。若是如法的比丘,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别请的。

【别愿】 各别的誓愿。如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叫做总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即是别愿。

【别境】 各别不同的境界,也就是别境心所。别境心所有五种,即欲、胜解、念、定、慧,此五种皆与五识心王,次念相应。

【别教】 指与二乘别异的一乘教法。

【别教一乘】 如华严经对顿根的行人,不谈三乘,直显一乘者是。

【别相】 六相之一。见六相条。

【别相三观】 别教所说的三观,即把空假中分开来作观。

【别相三宝】 佛法僧三宝分开来各别现相。

【别相念处】 指小乘行人修四念处观时,将其各别分开来作观。

【别众食】 四位比丘以上别聚一处乞食食,称为别众食,为佛制所不许。

【别解脱】 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故名。

【别解脱戒】 又名别解脱律仪,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恶业,别别解脱,故名别解脱,因合于律仪,故又名别解脱律仪。

【别解脱律仪】 与别解脱戒同。

【别时念佛】 特别规定一个时间来念佛。

【劫】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劫火】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

【劫水】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水灾,由地下水轮涌出,大雨如车轴,二禅天以下,尽为大水所淹没。

【劫初】 成劫之初,亦即完成此世界的初期。

【劫灾】 指坏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风三灾,此三灾荡尽整个世界。

【劫海】 (喻)劫数之多好像大海的水量。

【劫烧】 指坏劫时的大火灾。

【劫浊】 五浊之一。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劫浊时代。

【劫簸】 见劫条。

【利他】 利益他人,为二利之一。

【利生】 利益众生。

【利物】 利益众生。物即指一切众生。

【利使】 性质很锐利的烦恼。见五利使条。

【利根】 很锐利的根器。

【利养】 以利益保养身体。

【利乐】 利益和安乐。

【利乐有情】 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利行摄】 四摄法之一。见四摄条。

【卵生】 四生之一。见四生条。

【忘忍】 对别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丝毫不在意。

【吠舍】 印度四姓之一,即商人的族姓。

【吠卢遮那】 又作吠路者那,旧作毗卢舍那,为法身佛的梵名,亦即大日如来。

【含生】 含有生命的动物。

【含类】 含识的众类,即一切众生。

【含灵】 含有灵性的动物。

【含中教】 密含中道之理的教法,如天台四教中的通教是。

【叫唤】 又名啼哭号叫,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因在那里受苦的众生,不能忍受其处种种激烈的痛苦,于是发为号泣叫唤,故名。

【叫唤地狱】 见叫唤条。

【坐】 四威仪之一,即端身正坐的仪相。

【坐具】 坐卧的器具。

【坐夏】 安居的别名,即在夏季里静坐以修行佛法。

【坐禅】 静坐修禅。禅者,梵语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止息妄念以便明心见性的行法。

【坐禅十种行】 坐禅的十种行法,即一、命观处明净;二、遍起看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

【妙】 不可思议、绝待、无比等的意思。

【妙土】 美妙的国土,即诸佛的报土。

【妙心】 美妙的心体,即如来的真心。

【妙色】 美妙的色相。佛的报身与报土都有不可思议的美妙色相。

【妙有】 表面像是有,实际却是空,也就是非有之有。

【妙戒】 指菩萨所受的大戒,对于小乘的粗戒而言。

【妙理】 微妙的道理。

【妙果】 微妙的果实,即菩提涅槃。

【妙典】 说妙法的经典。

【妙明】 妙明的真心,即无漏的真智。

【妙门】 微妙的法门。

【妙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译名。

【妙慧】 微妙的智慧。

【妙德】 文殊师利菩萨的译名。

【妙乐】 美妙的欢乐。

【妙观】 天台宗谓圆教圆融的三观为妙观。

【妙观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第六意识,妙观诸法之相,众生之机,而施展说法断疑之用。

【妙法】 微妙之法。

【妙法宫】 如来以妙法为宫殿,时常住在其中。

【妙法轮】 谓佛所转的法轮,殊胜而不可思议。

【妙法藏】 贮放妙法的库藏。

【妙法莲华】 经名,简称法华经,以莲华的明净来形容大法的微妙。

【妙幢】 菩萨名。

【妙幢相三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

【妙觉】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觉的人,被称为佛。

【妙觉地】 证得妙觉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妙音天】 妙音乐天的简称。

【妙音乐天】 辩才天的别名。

【妙音大士】 妙音菩萨。

【妙音菩萨】 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的菩萨名。

【妙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

【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妙莲华】 (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妙喜世界】 维摩居士的国土。

【妙喜足天】 兜率天的译名。

【妙有真空】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希法】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达磨,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亦名未曾有。

【形色】 有形的物质。色即物质的意思。

【忌日】 又名讳日,即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怀其人,而忌作逸乐之事,故名忌日。

【忌月】 指正月、五月、九月等三个月。见三长斋月条。

【忍】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嗔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忍土】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又名堪忍世界。

【忍行】 忍辱之行。

【忍地】 觉悟无生法忍的地位。

【忍位】 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2.总称证悟真理之位。忍即安忍,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摇的意思。

【忍法】 1.七贤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界】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或堪忍。

【忍智】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忍调】 以忍辱调伏嗔恚。

【忍辱】 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嗔恚恼恨,为六波罗蜜之一。

【忍辱衣】 袈裟的总称。

【忍辱波罗蜜】 六波罗蜜之一。见波罗蜜条。

【成佛】 成就佛道。菩萨修六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成佛。

【成实宗】 印度小乘中最后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实论为依据,故名成实宗。

【成住坏空】 见四劫条。

【成所作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等五识,成就利益一切众生的作为。

【我】 主宰的意思。佛教说我们通常所执著的我是假我,因为这个我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离开了五蕴,根本就没有我存在。

【我见】 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我所】 我所有的简称。有我见的人,对于身外之物都认为我所有,叫做我所。

【我相】 实我之相。四相之一。

【我爱】 爱著自己所妄执的我。

【我论】 法我见和人我见的二种邪论。

【我痴】 痴是愚痴,愚痴的不明白我之真相,叫做我痴。

【我人】 我与他人。

【我人四相】 一、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二、人相,因为执著有实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场,就称他人为人;三、众生相,与我对待的众生不止一个,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别相,是为众生相;四、寿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执著寿命的长短。

【我空】 又名生空,或人空,众生虽然都有一个心身,但那是五蕴假合而成的,没有实在常一的我体,叫做我空。

【我空真如】 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我执】 又名人执,即妄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

【我执习气】 随著我执而熏成的种子。

【我慢】 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我慢定】 又名悭执定,即取著禅定中所现的种种异境以为特殊微妙。

【我语取】 执著种种我见的言语。

【戒】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戒力】 1.戒律的力量。2.持戒的力量。

【戒刀】 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戒行】 恪守戒律的操行。

【戒名】 在受沙弥戒时,师父所赐给的法名。

【戒法】 佛所制定的戒法。

【戒香】 戒行庄严,以德为香。

【戒品】 戒的品类。

【戒相】 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

【戒师】 又名戒和尚,即授戒的师父。

【戒珠】 (喻)戒律洁白,可以庄严人身,好像晶莹可爱的宝珠。

【戒场】 授受戒律的道场。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间,前生受持十善者,今生得生天上,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戒单】 受持比丘戒的证明书。

【戒经】 说戒律的经典,如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是。

【戒牒】 又名度牒,即受戒的证明书。

【戒学】 戒律的修学。三学之一。

【戒坛】 修戒法的坛场。

【戒腊】 受戒的年数。

【戒蜡】 与戒腊同。

【戒擖】 与戒腊同。

【戒器】 堪能受戒的人。

【戒体】 授受戒法之后,受者体中,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谓之戒体,此戒体虽属色法,但外表无相,故又名无表色。

【戒取】 与戒禁取见同。

【戒取见】 与戒禁取见同。

【戒定】 持戒与禅定。

【戒定慧】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证真。持戒清净心则安,心安则可得定,得定则可观照分明而生智慧。持此戒定慧三法,能对治三毒,成就佛果,所以又叫做三无漏学。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证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证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戒律】 防止佛教徒邪恶的法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戒律藏】 说明戒律的经典,为三藏之一。

【戒禁取见】 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

【戒波罗蜜】 六波罗蜜之一。

【扶习润生】 天台宗说通教的菩萨,以誓愿力,扶余残的习气,受生于三界以利益众生。

【扶惑润生】 由烦恼的扶助而受生。菩萨为济度众生而不断烦恼,因此常在三界之中受生,此即大悲阐提的行为。

【折伏摄受】 折伏恶人,摄受善人,此二门乃是佛道大纲,折伏是配智慧门,摄受是配慈悲门。

【求寂】 受十戒志求涅槃圆寂的人,即沙弥。

【求化精进】 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决定信】 决定的信心。

【决定住】 六种住之一,即菩萨自八地以上,得不还不退之位。

【决定业】 简称定业,即必定受报的业。

【沉冥】 沈于生死和冥于无明。

【沉檀】 沉香与旃檀香。

【沙劫】 恒河沙数的劫数。

【沙门】 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沙界】 恒河沙数的世界。恒河沙数是形容数目很多。

【沙弥】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沙弥尼】 未受比丘尼戒的出家女童。尼即女。

【见地】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见思】 见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来说,是以迷理和迷事来分别见思二惑,迷于理而起之惑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叫做见惑,迷于事而起之惑如贪嗔痴等五烦恼,叫做思惑。依大乘唯识宗来说,则以分别俱生之二起来分别,分别起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是见惑,俱生起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断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断的次第,须先断见惑,次断思惑。断见惑之位,叫做见道,断思惑之位,叫做修道,二惑皆断之位,叫做无学道。

【见惑】 二惑之一,即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见惑品数,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

【见行】 见爱二行之一。见二行条。

【见流】 谓见惑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而不能出离,为四流之一。

【见结】 邪见的烦恼,为九结之一。

【见爱】 见是见惑,爱是思惑。见二惑条。

【见网】 谓种种的邪见缠缚身心,好像网儿罗身不得出离。

【见论】 二种戏论之一,即我见边见等之戏论。戏论是无意义与无利益的言论。

【见障】 四障之一,即邪见能障碍菩提。

【见谛】 见到真理。声闻乘要在预流果以上才能见谛,菩萨则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见谛。

【见缚】 谓见惑能缠缚人们使不得自在。

【见浊】 五浊之一,即末世的时候,众生的邪见纷纭,因而浊乱世间。

【见道】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叫做见道。

【见道位】 菩萨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通达少许二无我理,体会真如,乍见中道,故名见道位,又名通达位。

【见性】 见到自己的真性。

【见性成佛】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的佛性,此性即佛,名为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见取】 四取之一,即取著身见边见等非理之见。

【见取见】 执著自己的见解,安住不舍,而且强非为是,即近于普通人的成见。

【见取使】 十使或五利使之一。

【见所断】 三所断之一,即于见道时所断的八十八使见惑。

【见犍度】 八犍度之一。

【言教】 佛以言语垂示的教法。

【言诠】 以言语来诠释义理。

【言诠中道】 中道之理,本离言说,但为了要说,就非用言语不可,这种言语所显的中道,叫做言诠中道,与离言说的中道不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贝】 螺贝,在招集大众时吹之。

【贝叶】 贝多罗叶的简称,此叶经冬不凋,印度人多拿来书写经文,叫做贝叶经,或贝文。

【身入】 六入或十二入之一。

【身子】 舍利弗的译名。梵语舍利,华译为身,弗多罗华译为子。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身土】 身与土,乃凡圣的依正二报,身为正报,土为依报。

【身光】 从佛菩萨身上所发出来的光。

【身见】 执著身体为实有的邪见,为五见之一。

【身戒】 身体所应受持的戒行。

【身受】 二受之一。见二受条。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的痛苦。

【身相】 众生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

【身笑】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言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身根】 五根之一。见五根条。

【身密】 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身业】 三业之一。见三业条。

【身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身灯】 药王菩萨烧身为灯,以供养佛。

【身识】 五识之一。

【身心】 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四蕴是心。

【身心受业】 身受业与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身忍行】 三种忍行之一。

【身清净】 三种清净之一。

【身恶作】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身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身如意通】 六通之一。见六通条。

【身语心轮】 (喻)世尊的身语意三业,好像车轮能够摧破众生的一切妄见。

【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

【那含】 阿那含的简称,为小乘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即不再还来欲界的意思。

【那律】 阿那律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那伽】 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伽,以喻他们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来受生死。

【那吒】 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亦即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那落迦】 地狱名,华译为恶者,即造恶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邪外】 邪魔与外道。

【邪宗】 凡不以见性为正法的宗派,叫做邪宗。

【邪淫】 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邪扇】 (喻) 以邪道去煽动人。

【邪执】 固执不正当的见解。

【邪观】 不正当的观法。

【邪见】 1.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叫做邪见。

【邪见网】 (喻)邪见好像罗网,入则不能解脱。

【邪见使】 五利使之一。见五利使条。

【邪命】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邪命说法】 指为求衣食而说法。

\

【邪性定聚】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为三聚之一。

【邪魔外道】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妓乐】 又作伎乐,或技乐,即是音乐。

【技乐】 见妓乐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阿弥陀经全文

  • 阿弥陀经注音

  • 阿弥陀经讲解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