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结缘网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发布时间:2022-10-04 12:43:28作者:阿弥陀经结缘网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1)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请简答。(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前两句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刘诗的情感基调是清雅(“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1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1分)

赏析:
《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阿弥陀经全文

  • 阿弥陀经注音

  • 阿弥陀经讲解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