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在佛门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修行阿弥陀经,从而可以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大道理,而关于阿弥陀经的相关知识也是有很多的,那下面就先让我们简单的了解下阿弥陀经疏钞吧。
即前大本观经。较而论之。知持名尤为要约也。广大者。以四十八愿。帡包幽显。统括圣凡。广大恢宏。茫无畔岸。入之必有繇渐。故贵知先。传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深玄者。以门分十六。事匪一端。而复妙观精微。初心靡及。操之必得其要。故应守约。轲氏曰。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云何知先。繇生彼国。近事如来。如是大愿。庶可希冀。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以求愿往生为先务之急也。云何守约。良以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佛虽至极。惟心即是。今闻佛名。一心执持。可谓至简至易。功不繁施。而万法惟心。心清净故。何事不办。刹那运想。依正宛然。举念欲生。便登彼国。是则难成之观。不习而成。故以持名念佛。所守尤为要约也。天如谓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是也。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专持者。众生学佛。亦有无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该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该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行门摄无不尽。……
奈何守愚之辈。着事而理无闻。小慧之流。执理而事遂废。着事而迷理。类蒙童读古圣之书。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倦。上言佛慈双被智愚。今言众生不体佛意。有善教。无善学。故可叹也。守愚者。愚而甘愚。小慧者。慧而不慧。良以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资。不可偏废。着此执彼。厥弊等耳。蒙童喻全愚。昏稚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贫士喻小慧。昔有窘人。路获遗券。见其所载田园宫室。金帛米粟。种种数目。大喜过望。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所谓虽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无念。故理事双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
然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上文双揭二病。今于二病。别举其尤。谓着事而信心不切。固无足论。假使专持名号。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虽或不明谛理。已能成就净身。品位纵卑。往生必矣。所谓士人作榜尾登科亦不恶。但恐榜上无名耳。安得以守愚病之。乃至执理而心实了明。亦不必论。假使骋驰狂慧。耽着顽虚。于自本心。曾未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者也。问。何故不咎钝人。反抑利者。答。利者恃才高举。常谓远胜钝人。今为此说。使知画虎弗就。反落一筹。冀彼知非。回心念佛。非曰抑之。实惜之耳。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阿弥陀经疏钞的相关内容。虽然给大家介绍了一小部分,但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学习,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并且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让我们忘记一切的烦恼。
版权所有:阿弥陀经结缘网